《衛報》記者格林沃德走進了美麗華酒店1014號房間,採訪對象跟他說的第一句話不是“你好”而是“把手機放到小冰箱裡”,這個看起來異常憔悴的年輕人已經十天沒有走出過房間。
他的名字叫愛德華·斯諾登,身份是美國國安局的外包技術員,幾天后,他成為了21世紀目前為止最著名的洩密者。2013年6月,他把5.8萬份機密文件洩露給了《衛報》《華盛頓郵報》等四家媒體,掀起了一場波及全球的監聽風暴。
在一篇篇轟動世界的報導中,一個久未提及的情報聯盟重新暴露在日光之下,讓許多國家看清了美國為了“安全”能突破底線到何種程度,這就是“五眼聯盟” 。
五眼起源
五眼聯盟起源於二戰,最初的目的是監聽軸心國的無線電。
1940年7月,英國駐美大使菲利普·科爾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,建議兩國啟動情報交換機制,該建議雖然得到美方採納但推進緩慢。
一年後,日軍偷襲珍珠港,讓一直分治的美國海軍和陸軍意識到情報互通的必要,也一併重視起和英國的情報合作,簽署了《英國政府密碼學校和美國戰爭部關於“特殊情報”的協定》。
據協定內容,美英兩國分享截獲的加密情報,互設情報聯絡辦公室。具體分工為,美國監控日本,英國監控德國和意大利。
1946年3月5日,丘吉爾發表掀開冷戰序幕的“鐵幕演講”,就在當天,英美兩國簽訂了《英美通信情報協議》,協議約定:“一切外國通訊,即英美管轄範圍以外的所有外國政府,或者任何軍事組織,不論空中、海上,抑或是派系、政黨、部門、機構,或為上述機構辦事的任何人員間產生的一切通訊,都在協議規定的情報偵查範圍之內。”
隨後幾年,加拿大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三國陸續加入了這一協定,這五國交換情報的文件袋上標有“AUS/CAN/NZ/UK/US EYES ONLY”的字樣,久而久之,“五眼聯盟”就成為該組織的名稱,五國承諾互不監控。
冷戰期間,五眼聯盟主要監控蘇聯及其盟國,該聯盟也一直處於秘密運行的狀態,以至冷戰終結後外界一度認為五眼聯盟也隨之解體,但2013年斯諾登的“棱鏡門”告訴世界,五眼聯盟不僅沒散,反而藉助科技的發展長出了無數只監控的眼睛。印度雙效威而鋼,犀利士,印度必利勁,雙效犀利士,印度萬艾可,印度果凍威而鋼,LOVEGRA女性偉哥,德國必邦,老中醫補腎丸,保羅V8,德國黑螞蟻,迷暈噴霧,deep sleep,乖乖水,加拿大VIMAX增大丸,Wenick man陰莖增大膠囊,美國VVK增大丸,MAXMAN增大丸,泰馬增強丸,泰國馬力,泰坦凝膠,TITAN GEL,的確勁軟膏,威而鋼,犀利士,美國黑金,2H2D持久液,紅金偉哥,德國金剛持久液
不安的20世紀
蘇聯解體後,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更加不安,他們的邏輯是,“最大的對手沒有了,但潛在的對手無處不在”,為了維持霸權,不能閉上監控的眼睛,五國再次劃分了監控區域。
據加拿大智庫的文件顯示,美國負責加勒比地區、中國、俄羅斯、中東和非洲;英國負責歐洲和俄羅斯西部;澳大利亞負責東亞和南亞;新西蘭負責南太平洋和東南亞;加拿大則負責監聽俄羅斯和中國,兼顧拉美、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。
在五眼聯盟早期,起領導作用的是英國的政府通信總部(GCHQ),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信號情報蒐集機構之一,其前身是一戰時的兩個密碼破譯單位:海軍情報部的“40號房間”和陸軍軍情一處B科,二戰後,美國國家安全局(NSA)逐漸取代了GCHQ的地位。
NSA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米德堡,當初本想把總部設在首都華盛頓,由於怕被蘇聯的核彈一鍋端就改在了離首都不遠也不近的米德堡。
它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、由參謀長聯席會議領導的武裝部隊安全局(AFSA),該局的職能是“統一陸、海、空軍各部的通信情報和保密活動”,但成立之初,陸、海、空三軍根本就不鳥它,仍然各自為政,安全局長的命令僅能傳達到該局使用的幾座樓房。
朝鮮戰爭前夕,安全局向提供參謀長聯席會議提供了有關中國軍隊的重要情報,“華中地區的鐵路棚車滿載士兵,六個軍已集結在朝鮮邊境附近的滿洲里,鴨綠江各個渡口已被留做軍用”,但這些情報卻沒有引起白宮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重視。
這個誤判讓美軍在戰爭初期陷入被動,美國中央情報負責人籲請總統、國防部長和國務卿對情報工作展開徹底調查,促使總統杜魯門在1952年簽署密令,解散武裝部隊安全局,成立國家安全局( NSA)。
經過幾十年來的數次權限升級,NSA局長“有權對從事信號情報活動的任何業務單位發布命令”。目前,NSA擁有正式僱員3.8萬人,另有僱員2.5萬人負責維護世界各地數千個情報站。
在NSA六十多年的歷史中,經歷過“力挽狂瀾”,也經歷過“倉皇逃命”,進入互聯網時代後,NSA走向了“被害妄想”的癲狂。
古巴導彈危機中,NSA的情報監測挽救了一場核戰爭,當時肯尼迪總統收到的情報是,“蘇聯正準備在古巴部署裝有核彈頭的導演,一旦完成,將能夠攻擊美國任何一個大型城市。 ”
情況十萬火急,肯尼迪對古巴港口實施海軍封鎖,白宮急需知曉蘇聯船隻會不會挑戰美國艦隊的封鎖,並進而發起更大的攻擊?這時,NSA的海軍信號偵察站截獲了蘇聯船隻發回本土的信息,他們發現,蘇聯船隻要么突然停在了美國艦艇的封鎖線之外,要么早早掉頭。這顯然說明“蘇聯人不願意因為古巴而打一場核戰爭。”
冷戰後期,NSA在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的IBM打字機裡發現了16個竊聽裝置,技術專家通過把打字機拆下來的零件進行X光掃描,發現了其中能記錄、儲存並且傳輸打字機的鍵盤敲擊情況的“小裝置”,這項行動的代號為“槍手”,使NSA承包了美國政府其他部門的保密技術指導。
海灣戰爭是NSA在20世紀的最後一次閃光時刻,他們在“沙漠風暴”行動期間提供了大量的偵聽信息,並為美軍保證了安全的戰場通信,被老布什總統稱為“沙漠風暴中的無名英雄”。
2001年9月11日,無名英雄變成了罪人。當年夏天,NSA負責反恐事務的分析員發現了30多條“某件事即將來臨”的徵兆,但他們始終無法查清這些徵兆代表什麼,直到9·11的發生。
9·11事件當天,時年17歲的“棱鏡門”當事人斯諾登就在NSA總部米德堡的基地裡,他當時找了份網頁設計的兼職,其雇主就是NSA一位語言學家的親屬。
據斯諾登自傳裡的描述,9·11當天上午,整個米德堡陷入恐慌,基地廣播裡不停播放世貿雙塔被撞的新聞,所有人都尖叫著跑向停車場,數以千計的國安局員工拋下工作駕車逃命,因為有情報顯示,“遭劫持的第四架飛機,也就是聯合航空公司的93號航班即將撞向米德堡”。
9·11後的第二天,NSA被千夫所指,也被急於復仇的總統布什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權限,NSA向國會提交的第一份申請就是“批准監控互聯網”,而他們獲得了監控一切的權力,包括民用通信和網絡。
NSA以及五眼聯盟從此開始監控世界。
五眼無天
9·11之後,美國把世界區分為“自己人”和“他人”,自己人就等於五眼聯盟,除此之外,包括交情已久的歐洲都成了需要監控的“外人”,當德國總理默克爾被NSA監聽了十年之久的新聞曝光時,給德國社會帶來的震驚可想而知,以至該國媒體稱,“與五眼國家相比,德國祇是美國的'三等夥伴'”。
據“棱鏡門”事件披露,NSA代號為“特等艙”的項目在全球80個使領館安裝了監控設備,監聽了聯合國秘書長、德國總理、日本首相等35位各國領導人的通信,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香港和台北等中國城市也在監聽之列。
據德國媒體的調查,